海天活动预告
《邹传安全集》家乡读者见面会
时间
2018年12月23日(周日)上午 9:00
地点
湖南省新化县上梅镇迎宾路39号
新化宾馆宴会厅2楼
悦读邹传安
文| 谭周易
在中国传统美学发展史中,儒、道、禅三大美学思想构建了中国古典美学主要框架。而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美学,因更富于观照天地万物的审美气质,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崇尚自然的审美趣尚,倡导出世的美学境界,而倍受中国传统文人们的推崇。娄底著名画家邹传安先生无疑是道家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花鸟工笔画以其不事雕琢,绝妙超俗的艺术风格,彰显着道家崇尚自然而天成的美学境界和追求自由的主体生命意识。
纵观邹传安的画作,发现他对道家美学思想的吸收与理解经历了“求道”、“悟道”、 “践道”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是“求道”,也即是他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甘做大自然之奴的境界。他自己也曾说过:“余不欲守旧自任,亦不屑出奇自雄,但瞩意乎自以为真美者。不畏做大自然之奴,但耻做人之奴也。”抱着甘为“大自然之奴”的文化自觉和鲜明的美学立场,以及他对天地之道的尊崇,对自然的趋近和纯美的追求,使得邹传安的绘画有了坚实的传统根基。如邹传安的《花月两无言》,素白的牡丹花瓣于朦胧月光之下,自然简淡,如一位清新的女子在月夜倾诉相思的情怀,而无一丝人工斧凿之痕迹,给人一种自然天成的感觉。邹传安另有一幅名为《流光溢彩》图,画妖娆多姿的虞美人花在金黄的阳光下开放的景象,那盛开的花朵,有的敞开花心,纵情吸收阳光的抚爱。有的含苞欲放,低着头,羞怯地在微风中摇动。叶子,则泛着宝石般的嫩绿色,然而,那金色的阳光,似乎又不是直接照射,而是弥漫在绮丽的光雾中,迷离恍惚,看不到太阳,但散发着浓郁的花香,吸引了翩翩飞来的蜂蝶。细细地观照、品味之下,吟诵着邹传安先生题在画边的“色自倾城身自盈,长袖无风也多情。一从楚帐悲风起,无端吟作垓下声”的诗歌,一种荡涤人心的自然而本真的美,便弥漫而来,让你不忍离去。
第二层境界,是“悟道”,即与自然为友的境界。经过一段漫长而艰难的求索期之后,邹传安对天地万物、人与自然关系有了更高层次的感悟。他在他的《谈艺录》中写道:“人们都在挖空心思,争奇斗异,以博一名,我则依然乐意与自然造化为友。完全客观地注视它,领略它的本来风采,并平静地描绘它,反映它的真实存在。实在天地间事,只有非人意的,纯自然的,才是无欲无求的,永恒的,并且也一定是合理的,纯美的。”邹传安有一幅《洞庭秋晚》图,画的是夜晚,一群白色的野鸭在梦幻的蓝色的洞庭湖中优游,湖中沙洲摇曳的芦苇、平静的水面,都披着一种淡白色的月光,如真实的梦境,出世情怀与美景交融为一,真正达到了让人“移天缩地,在于君怀,人世之外,别开幻境”的结果。邹传安这种与自然为友、承载道家自然观的艺术,代表了他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有着理程碑的意义。
第三层境界,是“践道”,即与自然合一、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道家美学追求的“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由境界,并认为这种境界是最高的美。邹传安探求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高度重视人和自然的融和,最终领会了“天一合一”的境界,并将“天人合一”的道家精神融于其画中,正因为此,他这个阶段的画,寄托了他长时间对生活的思索与情感,表现出了高远的意境、深刻的内涵、妙趣盎然的艺术风格。如他的一幅佳作《听涛》,整幅作品气魄雄浑,构图也很简单,汹涌的河水冲击着岩石,传递出一种气势磅礴的美,而两只鸲鹆地静静立于岩石上面,气定神闲、旁若无人地倾听涛声,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淡看风云变化,而波涛发出的轰鸣声从画面中传来,让人思其意境,感其气势,使人们在有限的画卷中领略无限的空间,给人以启示和遐想。我们在他的画中不仅看到的是花、鸟、石头、草木,而且还能看到他的整个宇宙,他自由的生命和心中的自然。也就在这个意义上,邹传安终于达到了他的最高艺术境界并践行了他的最高美学理念:即物我两忘、自我感情、意趣的自然抒发。此时,呈现给读者的是邹传安先生人化的自然,自然的人化在他的画作中淋漓尽致的发挥与悠然的生命舞蹈。
悦读邹传安的画作,令我们的人生在自然中多彩多姿,如一曲天籁,一切都如自然那般美好!
(文章转载于”谭周易之文在旅途“微信公众号)
重磅
邹传安先生大作
6折钜惠
《邹传安全集》
作者:邹传安
出版社:海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9
《邹传安全集》是邹先生一生作品的集大成,是至今规模最大、品类最全、最权威的邹传安艺术全集,分为《工笔卷(上)》《工笔卷(下)》《书法卷》《综合卷》共四卷。《工笔卷》两册共收录工笔画349幅。邹先生功力深厚,艺术语言丰富,其独创的大面积泼彩与工笔画结合的形式,使工致的物象与元气淋漓的背景完美吻合,开拓了工笔花鸟画的新境界。《书法卷》收录书法223幅。他的书法端庄、严谨而充满才气,有“正大气象”。《综合卷》收录了其写意画、写生、白描、线性示范、画稿、瓷画设计稿等328件,构成了研究其工笔花鸟画艺术发展历程的重要内容,为读者了解他的治艺之路及其学术研究领域不同层面提供了难得的一手资料。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