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孔子的令名,天下英才翕然从之者三千余人。孔子自己说是其中受业通身者七十七人。这七十七人或德行卓著,或秉政治民,或精文通艺,并为当时后世所重。如此多的人才集于一门,孔子是如何熔铸他们的?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甞无诲焉”。
只要是成年人而有志于学的,我没有不予以教导的。
束修:男子满十五岁束发,以示成人,并举行束修礼。束修的另一解释是一束肉干。即只要奉上一束肉干作为拜师礼,我没有不收为学生予以教诲的。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者其由欤?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先扬而后抑,以杜其骄。但仍把自己也置于其中,“好勇过我”表 示我也好勇,只是你更甚,不使学生太难堪,用心良苦。
“子贡问曰:赐也如何?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先抑而略扬,不致过伤其自尊。“汝器也”:你只一件器物。孔子曾说过“君子不器”。当发觉子贡的反问似有不乐的情绪,便补充说是尊贵的美器瑚琏。“瑚琏”:祭祀用的玉器。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史称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但还从未向学生如此设问过,可能察觉到问得有些唐突,因此一面肯定地表示你确实不如颜回,一面把自己也置在同列:“我和你一样,都不如颜回。”作为对待一个比自己小三十一岁的学生,其用意应该令端木赐感动之余,虚心地学学颜回了。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饥而就食时食最有味,渴望求知时求最用心。在不到必须的情况下不予讲授,应是最简捷高效的教学法;教诲一个问题而不能联想到类似的其它问题,这个问题便不再重讲,以迫使学生自行思考,可谓最有效的启发式教育。
心有所疑谓之“愤”。欲道不能谓之“悱”。
“子曰:吾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而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言传身教”师之道,孔子今天忽然说,我不想讲话了,一定事出有因。子贡急忙发问:老师不讲话了,我们怎么办?老师则以天有四时而自行,天生万物而不言为答,不仅生动,且足以启发弟子们思考。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世称颜回为“亚圣”,其德足以当。孔子于颜则由来钟爱有加,先后从各方面予以肯定,这回更置其与自己同调,令修谨如颜回者也不竟窃喜,孔子见状,立时一瓢冷水,表示你还存在一种有勇无谋,遇事冲动的缺点,凡事应该先考虑完善才去施行。
良师诲人,总不忘抑扬并施,既不挫伤学习热忱,肯定其成绩,又预防自满自足,及时指出缺点。
“暴虎冯河”:徒手与老虎搏斗、过河。“惧”:戒惧、警惕。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诗经卫风句,意为不嫉刻,不妄求,还有什么不好?孔子引以称许子路,子路牢记此称许,时常念叨。孔子见而提醒道:不过这样子,怎就很好了!又见抑扬并施。
“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对诗十分重视,认为诗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览讽颂;可以互相沟通,生发共鸣;可以娓婉地寄寓愁怨,不论事君事父,长见识,皆有大用,青年人都应该学习,指定专修的科目。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甞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陈亢退而喜曰:问一而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陈亢大约疑孔子对其子伯鱼会有特殊照顾,结果没有,而高兴另一方面之所获,即夫子待至亲骨肉和待学生并无区别,反倒有更其平淡的感觉。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从文章、立身、忠诚、守信四方面培养学生。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